智慧融合, 政产学研用共话具身智能新未来
陈洁泉
8月,爽爽贵阳,沸腾着数据脉搏。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当晚,“2025数博会·DATA之夜”活动掀起具身智能热潮。
现场,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具身智能设备灵活穿梭在人群中,200余位“政产学研用”中外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数据筑基具身向新”的主题,深刻探讨数据与具身智能产业融合创新的发展路径,为千行百业的智慧未来擘画新蓝图。
数据为基,具身智能步入现实
何为具身智能?
热闹的会场里,云深AI机器狗稳稳地将一杯杯贵阳精品咖啡送至嘉宾手中。AI解锁饮咖新体验,直观道出具身智能的奥妙。
数智时代,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介绍,近年来,具身智能技术及应用频频进入公众视野,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落地应用,从实验室步入生活生产场景,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革新潜力。
何以具身智能?数据筑基,是具身智能发展的前提。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具身智能需要高质量多模态场景化的海量数据,为其提供训练智能体的“营养基”、优化行为的“校准器”。数据的采集、处理、标注、融合与高效利用构成了驱动具身智能迭代升级的核心闭环。
“模型的能力‘天花板’本质上是由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定义的。”为说明数据的重要性,北京大学教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梅宏打了个生动的比方:数据为体,智能为用,就像燃料与火焰的关系一样,燃料越多越纯,火焰越漂亮。
着眼活动举办地贵州,绿水青山正和数据蓝海交相辉映。近年来,贵州奋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做强做优数字经济,连续九年数字经济增速在全国排名前列。
展示数据资源家底,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罗强发出邀请:希望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应用探索和创新创业,共同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智能产业集群,开拓数字化发展广阔天地。
智汇八方,具身向新未来可期
聚焦具身向新,活动设置“思辨夜话”环节,来自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国数商代表、独角兽企业创始人等近20名代表,围绕“实体智能的融合进化”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为什么要做机器人?”视源股份党委书记、首席战略资源官段宇表示,具身智能应聚焦刚需场景。深圳前海粤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轮值董事长史伟琦和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宇也分别进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史伟琦表示:经过市场调研,需要机器人解决替代人工危险场景的作业;刘宇认为:很多垂直应用场景需要机器人的知识库或者高级的大脑。
中科硅纪(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鹏分享经验:团队专注于提升机器人的移动、交互感知及社会感知能力,让机器人完成更多自主操作。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言勇华介绍,已有上万台节卡协作机器人进入生产线,区别于传统机器人更安全、灵活、易部署……
当前,具身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家居、医疗康复、特种作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不断“上新”,展现出强劲产业革新潜力。
然而,具身智能的发展也面临技术、数据、应用、伦理道德等层面的挑战。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紫千表示,发展具身智能就要先界定能力和责任。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仲恺表示,保护技术权益和商业利益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如何打通从技术创新到实现商业价值的闭环,也是具身智能企业需作答的课题。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城企数智部研发总裁郝峰献策:搭建开放平台,促进生态协作,才能加速具身智能的价值链的快速闭环……
一次次庖丁解牛式的精彩分享与高质量对话,为具身智能发展绘制出“施工图”。
活动创新推出的数字人“王阳明”总结道:“知行合一”之理,古今一也,应以良知统摄技术,以智慧引领智能,以践行印证本心。
凝聚共识,迈向智能明日之路
独行快,众行远。
具身智能的发展需要多方协同、跨域融合,离不开各方力量的共建。现场,“政产学研用”代表们在一次次跨界对话中逐渐形成共识。
任贤良表示,为抓住具身智能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应对潜在的风险挑战,要进一步促进开源开放发展、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共建共享、深化全球开放合作,推动技术成果造福人类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汪小涓表示,各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共同努力最大化解放和发展数据生产力。
“把数据、算力、产业合作通过生态的方式联合在一起,赋能具身智能繁荣发展。”蚂蚁数科智链数通部总经理李书博说出具身智能企业的心声。
活动进入尾声,人民网数字人白泽现场生成《数据智能生态共建倡议》,呼吁各方进一步深化开源开放,深耕创新沃土;坚持以人为本,引领科技向善;促进低成本普惠,激活广泛动能;构建多层次协作生态,共塑繁荣未来;守护人类文明多样性,赋能人文价值。产业协同发展的智慧在此凝聚,具身智能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