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写需求不再返工! 这句提示词帮我挖出了所有隐藏的”需求Bug“

你以为AI只能写文案?其实它也能帮你“挑毛病”。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如何用一句提示词,让AI帮忙找出需求文档里的隐藏Bug,适合每一个想提升写需求能力的人看看。

在写AI问答系统的需求文档,遇到一个看起来特别简单的点:“用户提交问题的时候,如果同时处理的问题数量没超过上限,就正常提交;要是满了,就提示:当前提问人数较多,请稍后提交。”

是不是很直白?写下来也就一两分钟。结果没想到,这个“简单需求”居然被翻出来一大堆坑。

1.事情的经过

我当时心里想,这不就是个限流吗?类似茶餐厅门口挂个“客满,请稍候”。可仔细一琢磨,问题来了:

到底啥叫‘正在处理的问题数’?是指跑在引擎里的任务?还是还在排队的也算?

如果满了,是一刀切拦人?那用户体验是不是太差了点?

提示文案是不是太冷冰冰?“当前提问人数较多,请稍后提交”——这语气要是放在高峰期,估计能把人气跑一半。

说实话,当时我有点后怕。如果直接这么写进PRD,上线后铁定被用户骂“怎么又卡死了”。

2.我是怎么“借力”的:一个提示词

这里我就动用了一个小技巧——给AI一个明确的提示词:

提示词:请全面核查需求描述,并进行改进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效果还挺炸裂:

它帮我把模糊的口径掰开,比如“并发上限”“队列上限”该怎么定义;

它提醒我,不要只考虑“拦截”,还可以有“排队”“优先级”“降级”;甚至补充了“异常场景、监控埋点、文案友好度”这些细节。

就好比有人给你提了一份“需求审查清单”,你一对照,立马发现自己漏了不少东西。

3.需求被“打磨”的过程

AI把原本的一句话,拆成了几个层次:

(1)不只是拦,还要“排队”

打个比方,就像奶茶店。店里爆满了,你可以让顾客先排队,还能告诉他“前面还有5个人,大概等10分钟”。用户心里有数,总比一句“满了不接单”舒服吧。

(2)谁优先,谁靠后

话说回来,是做大宗商品问答的,会员和企业用户肯定是“大客户”。所以就想——是不是得有个“优先级队列”,他们能插到更前面,免费用户就耐心等等。

(3)要有“降级”方案

假如真的爆满,不能啥都不给。至少要丢点轻量答案出来,哪怕只是个知识库摘要。总比“空手而归”要强。

(4)交互和监控不能少

前端提示语要更有温度。比如“系统繁忙,您已排在第3位,预计等待20秒”,这比冷冰冰的“繁忙”好多了。再比如后台要监控平均等待时间、拒绝率、放弃率,这样才能及时扩容或者调策略。

4.这事给我的启发

说实话,我以前写需求容易掉进一个坑:觉得写清楚“流程主干”就够了,异常情况、边界情况等上线再补。结果就是——补不完,bug满天飞。

这次让我意识到,其实写需求和写代码挺像的。程序员有CodeReview,我们也该有需求Review。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提示词——“请全面核查需求描述,并进行改进”,能帮你瞬间打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