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锐评|“一网通办”得让数据跑得更快

政务App动不动就卡顿闪退,许多事项线上还是办不了……近来,媒体关于政务App使用不便的报道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分享“被数据卡住”的经历。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中国电子政务乘势发展,完成着“办事看脸面”到“办事看界面”的跨越。从20年前的政务门户网站到“互联网+”时代的政务App,“网上办”逐步进化成“掌上办”“指尖办”。

线上办事带来极大便利,不过着眼现实,“可办”不等于“都能办”“好办易办”,数据壁垒仍一定程度存在,一些政务App的使用体验难谈丝滑流畅。除此之外,“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也有所冒头,拉低着电子政务的效率。比如,有的建设重复,注册需要来回填信息不说,功能也是大同小异,有人同时下载了省、市、县几级政务App却不知用哪个;比如,有的功能不全,自诩“掌上办事总门户”却名不副实,办业务却还得跳转甚至另外登录;还有的“重建不重管”,界面乱、用着卡,信息更新不及时。

诸多问题,与政务数据采、用、管各环节的特点不无关系。采集上,数据标准不一,各家都在采数据但各有侧重。过去数据少,现在则是数据乱,给互通增加了难度。使用上,数据代表资源,有的单位认为抓着数据就是抓着话语权,再加上考核指标的要求,“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等问题自然时有发生。管理上,数据连着安全,对此不少单位顾虑多办法少,不敢把数据拿出来用。有风险就绕道,减法做多了,“一网通办”处处受阻也就不难理解了。

把政务服务搬到网上,本就是希望尽最大可能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把办事成本降下来、把服务质量提上来。大家对政务服务的期待越来越高,那些不流畅、不丝滑的使用体验,正是相关方面下一步工作的重要抓手。

让数据跑得更快,首先要建好“标准跑道”,做到数据采集的统一和规范。如北京依托大数据平台汇聚政务数据,实现全市政务数据“全汇通”。其次,清除道路障碍,打破各类壁垒,也是给数据“加速”的关键。如“浙里办”App以“多跨协同”打破部门、条线、层级界限,整合运用数据,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再则,立好规范,明确什么数据可以共享、什么不可以,政务数据的运转才能安全有序。今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政务数据共享条例》,释放出通过明确规则、加强监管等方式,平衡数据利用和数据安全之间关系的信号,可谓正当其时。

日前,育儿补贴申领正式全面开放,很多人通过线上申领很快享受到了政策实惠。是否便利、高效,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以民众获得感为标尺,瞄准需求痛点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才能获得更多点赞。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