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精悍的AI与图形工作站专业之选——英特尔锐炫 Pro B50显卡首发评测
在基于Battlemage核心、Xe2架构的英特尔锐炫B580、B570等显卡逐渐在市面上铺开之后,英特尔面向设计创作及AI计算领域的锐炫 Pro系列专业显卡也被提上了日程安排。就在2025年9月3日,英特尔联合诸多合作伙伴正式公布了采用Xe2架构打造的新锐炫 Pro专业卡B50上市销售。这一次的锐炫 Pro B50专业卡,又会给设计创作、AI和生产力需求市场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近年来,实时可视化技术在设计与工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推动着高质量视觉效果的不断突破。这些高要求的场景通常需要更大的内存容量,同时也对显卡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AI功能在各类设计与工程工具中不断普及,对高性能显卡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
为满足这一需求,英特尔顺势推出了基于Battlemage核心的Xe2架构GPU——Arc Pro B50、B60。其中Arc Pro B50由英特尔和下游合作厂商共同生产上市,B60系列则全部交由合作显卡厂商进行生产。
和我们之前测试过的英特尔Arc B580、B570显卡一样,此次英特尔推出的锐炫Pro B系列的两款专业GPU也是基于Battlemage核心和Xe2架构,我们本次拿到的测试样品正是来自英特尔的官方公版卡——Arc Pro B50。
关于Battlemage核心及Xe2架构,我们在之前首发评测Arc B580显卡时已经进行了深度的详细解析,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参考(Xe2核心杀入1440p游戏市场!英特尔新一代Battlemage Xe2架构Arc B580显卡首发评测)这里。不过为了方便读者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在本文中也首先对英特尔Xe2架构及BMG-G21芯片进行一个简单的技术细节回顾,对此已经非常了解的读者请自行跳过。
Arc Pro B 系列核心优势
英特尔Arc Pro B50显卡采用第二代Xe核心,支持SIMD16执行模式,能效大幅提升;配置了全新光线追踪单元(RTU)吞吐量最高达前代2倍,视觉与光影效果更逼真;搭配第二代 XMX 引擎强化AI算力,本地推理速度更快。同时它在设计工程领域常用工作站应用中,获得硬件与软件层面ISV认证;对无官方认证流程的常用应用,英特尔额外开展验证,确保兼容性与稳定性。
Xe2架构能效与Xe核心优化
Arc Pro B50的Xe2架构通过提升硬件利用率、优化负载分配及实现软硬件协作,在集成与独立显卡中显著提升能效。Arc B/Pro B系列显卡中,每个Xe核心性能较前代最高提升70%,能效最高提升50%。第二代Xe核心重新设计,含8个Xe向量引擎,支持更宽SIMD16宽度,提升了能效与兼容性;共享缓存容量增加33%至256KB,保障高要求工作站负载快速访问数据。
XMX AI引擎
Xe2架构的显卡集成专用AI硬件——XMX矩阵引擎,每个向量引擎搭配一个XMX引擎,每时钟周期可处理2048次FP16运算、4096次INT8运算,还支持TF32、BF16、INT4、INT2 等 AI优化数据类型。相较于传统MAC加乘运算,XMX AI加速硬件在INT8推理任务中计算能力提升最高16倍,为AI工作负载提供出色加速性能。
第二代光线追踪单元(RTU)
RTU和NVIDIA RTX GPU类似的BVH遍历算法,计算光线交点以模拟逼真光影反射。Xe2架构中,RTU功能也得到了升级:
3个遍历流水线,每周期处理多达18次光线——包围盒交点计算(较Xe-HPG架构提升1.5倍);
每周期处理2次光线——三角形交点计算(较 Xe-HPG架构提升2倍);
16KB BVH缓存(较Xe-HPG架构容量提升2倍)。
图形加速硬件改进
Xe 架构含多个固定功能引擎,专为加速 3D 图形任务(几何图元处理、光栅化、光线追踪等)设计,优化适配 DirectX 12 Ultimate,支持DirectX光线追踪、可变速率着色、网格着色、采样器反馈。
Xe2架构改进图形加速引擎各层面,增加缓存容量满足数据需求,减少延迟、避免处理停滞、优化软硬件交互,多个IP领域性能显著提升:间接绘制(XI)速率提升1.8~66倍(平均 12.5 倍),光线追踪底层叶子节点处理速率提升1倍,网格着色器任务调度速率提升4倍。
BMG-G21 GPU系统级芯片(SoC)
英特尔Arc Pro B50配置的是基于Xe2架构的BMG-G21 GPU,在工作站图形处理、AI 加速工作负载中性能卓越。BMG-G21 GPU最多搭配5个针对DirectX 12 Ultimate优化的渲染切片,满血版包含20个含 XMX 技术的第二代 Xe 核心、20个RTU以及最多18MB L2缓存并采用PCIe 5.0 x8接口。在显存上则是搭配高度GDDR6,适配支持Resizable BAR的现代内存管理架构,实现显卡板载显存高效即时访问。
Xe媒体引擎
Arc Pro B系列媒体引擎采用双MFX设计,协同处理编码/解码工作负载,最高支持8K@10位HDR 120fps视频编码,满足视频制作、流媒体专业人士需求,适配先进媒体环境。该引擎专为视频创作者设计,支持HEVC 4:2:2 10位、XAVC-H等高级格式编解码,硬件加速处理专业相机源内容。
Xe显示引擎
Arc Pro B系列显示引擎支持DisplayPort 2.1标准,最高实现8K@120Hz HDR显示效果,可连接多达4台4K@120Hz HDR显示器,兼顾超高分辨率与流畅帧率。
Arc Pro B50显卡配备1个“主”Mini DisplayPort 接口,功能比其他3个Mini DP接口更丰富,支持UHBR 13.5(超高速,每通道数据速率13.5Gbps)。
Arc Pro B50:专业工作站 GPU 市场的性价比革新者
英特尔本次发布了两款Arc Pro B系列产品,其中B60配置24GB GDDR6显存,功耗120~200W,B50则搭配16GB显存,功耗70W。Arc Pro B50会有公版和AIB非公版两类产品,而B60则完全交由AIB生产。
本次我们的评测产品英特尔Arc Pro B50显卡搭载全新Xe2架构与大容量GDDR6内存,定位图形工作站,可胜任设计工程、建筑可视化及AI相关任务。2025年9月3日由全球渠道合作伙伴正式发售,英特尔对这款紧凑型显卡的建议售价为349美元。自其在台北国际电脑展发布后,已向显卡AIB伙伴提供产品,市场关注度较高。
Arc Pro B50搭载基于台积电N5工艺的BMG-G21芯片,配备16个Xe2核心和128个XMX AI引擎,INT8精度下的峰值推理性能达170 TOPS。其硬件设计直击专业用户痛点:16GB GDDR6 显存搭配224GB/s带宽,不仅是上一代Arc Pro A50的两倍,也远超同价位等级竞品NVIDIA RTX A1000的8GB显存配置。这种大显存优势使其能流畅运行Stable Diffusion等AI模型,甚至支持32B参数量化模型的本地部署,这对建筑设计、工程仿真等内存密集型任务至关重要。
接口规格上,Arc Pro B50采用PCIe 5.0 x8标准,虽在日常应用中与PCIe 4.0差异不大,但为未来高带宽存储设备和多卡协同场景预留了性能空间。散热设计采用双槽半高涡轮方案,70W的整板功耗无需外接供电,这让它能轻松适配紧凑型工作站,满足静音机房和空间受限环境的需求。Arc Pro B50显卡性能较上一代Arc A50显著提升,在350美元以内的入门级专业显卡产品中性价比是非常突出的。
软件生态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专业用户的接受度。Arc Pro B50已通过Adobe、Chaos、Autodesk等50余家ISV的认证,确保在主流专业软件中获得稳定表现。软件开发工具链方面,它支持OpenVINO和oneAPI,为开发者提供统一的编程接口。
在专业图形性能方面,英特尔的官方资料显示,Arc Pro B50展现出显著的代际提升。其在 Autodesk Maya、SolidWorks等软件中的表现较上一代A50提升 3.4 倍,在 SPECviewperf 15 测试中以 1.6 倍于RTX A1000 的成绩确立优势。当然,B50的实际性能表现,还需要我们在后续的测试中进一步验证。
极简实用主义美学,英特尔Arc Pro B50赏析
英特尔Arc Pro B50显卡设计非常精致,而且采用了专业卡上常见的极简设计理念。Arc Pro B50的外观设计完全贴合其“为生产力服务”的核心定位——没有消费级显卡的RGB灯效炫技,也没有夸张的散热规模,而是将“紧凑适配”“稳定耐用”和“场景兼容”三个关键词贯穿始终,这种克制的设计语言,恰恰是专业设备最受用户认可的特质。
这款显卡采用双槽半高设计,结合专业工作站常见的SFF环境需求,实测其长度约为167mm ——这个尺寸既能兼容多数机架式服务器与桌面级小型工作站,又不会像全尺寸显卡那样对机箱内部空间提出过高要求。对经常需要密集部署多卡的工作站用户来说,这种紧凑设计意味着机箱内可容纳更多扩展设备,实用性远超“大体积=高性能”的消费级逻辑。
Arc Pro B50的散热系统设计完全围绕其70W低功耗特性展开。根据专业卡的一贯设计思路,搭配半高涡轮散热方案是必然选择。更关键的是,其“无需外接供电”,仅靠PCIe插槽即可满足供电需求,这不仅简化了安装流程,还减少了机箱内的线缆杂乱问题,对注重理线整洁度的工作站环境来说,算是个不小的加分项。
接口布局是Arc Pro B50专业属性的直接体现。这款显卡配备4个Mini DisplayPort 2.1接口,且“主接口(最下方的接口)支持UHBR 13.5标准”。注意挡板处也进行了大面积的镂空处理,可以辅助涡轮风扇的风道进行散热强化。
英特尔官方为Arc Pro B50配置了“矮与全高”两种挡板(我们收到的评测产品默认安装的是矮挡板,包装盒内附赠标准的全高挡板),可以完美适配各种类型的机箱,直接覆盖了从Mini ITX机箱到标准ATX工作站的安装场景,降低了用户的适配成本,这一点非常贴心。
和大多数中低端专业卡一样,Arc Pro B50采用单涡轮风扇散热设计。
和市面上价位相差不太大的竞争对手NVIDIA RTX A1000相比,Arc Pro B50与前者高度和厚度相差无几,但明显要更“胖”一些,RTX A1000采用的是瘦身的单槽设计。
整体来看,Arc Pro B50的外观设计没有惊艳的亮点,却处处透着对专业用户需求的理解。它不追求消费市场的审美潮流,而是将“适配性、稳定性、易用性”融入每一处细节——这种 “功能优先”的设计逻辑,或许正是工作站用户最需要的“极简美学”。
英特尔Arc Pro B50产品资料
核心代号:BMG-G21
核心架构:Intel Xe2
制程工艺:TSMC N5
渲染切片:4
Xe核心数量:16
XVE数量:128
Intel XMX矩阵引擎数量:128
光线追踪单元数量:16
TMUs/ ROPs:128/64
核心基础频率:1700 MHz
核心Boost频率:2600 MHz
GPU峰值性能(INT8稠密计算,TOPS):170
显存容量:16 GB GDDR6
显存位宽:128位
显存速率:14 Gbps
显存带宽:224 GB/s
PCIe接口:x8 Gen5(物理x16)
总板功率(TBP):70W
最低电源要求:280W
参考价格:349美金
性能测试:专业应用手到擒来,强于RTX A1000
接下来让我们用实际的测试来看看Arc Pro B50显卡的实际表现吧。我们将在基于酷睿Ultra 9 285K+Z890主板+48GB DDR5 6400内存配置的平台上,采用一系列生产力、设计创作以及AI计算相关的应用软件或测试工具对Arc Pro B50的专业性能进行考察。同时为了对其成绩有更直观的感受,我们也加入了与其价格相差不大的NVIDIA RTX A1000显卡作为性能参考对比。
测试平台
CPU:Intel酷睿Ultra 9 285K
主板:ROG MAXIMUS Z890 HERO
显卡:Intel Arc Pro B50、NVIDIA RTX A1000
内存:DDR5 6400 24GB×2
SSD:2TB NVMe M.2 SSD
显示器:戴尔UP3218K(7680×4320)
驱动程序:Intel gfx_win_101.6979、NVIDIA R580 U3 (581.15) WHQL
操作系统:Windows 11专业版 24H2
从CPU-Z的配置参数来看,Arc Pro B50的整体参数指标比Arc B570稍低,不过在显存容量上增加了60%,达到了16GB的夸张配置。当然这也是为其专业应用铺路。
SpecViewPerf:综合专业性能测试
SpecView Perf是基于专业生产力、设计创作、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一项综合性能测试工具,在这部分测试中,我们使用了SpecViewPerf 2020 v3.1和SpecViewPerf 15进行了测试。
首先看SpecViewPerf 2020 v3.1的测试结果。在这一测试中,Arc Pro B50相对于竞争对手RTX A1000在8个细分子测试项中均保持领先,其中energy-03子项测试中领先幅度达到了73%,而在cero-03测试项目中领先幅度为9%,平均性能领先幅度达到了36%左右。
在SpecViewPerf 15的测试中结果也非常类似。SpecViewPerf相当于是SpecViewPerf 2020的“升级版”,在测试内核部分采用了更新迭代的软件。从测试结果来看,Arc Pro B50在全部测试中仍然保持了相对于RTX A1000 14%~78%的领先幅度,平均性能领先也达到了49%左右。从SpecViewPerf测试结果来看,可以明显地看到Arc Pro B50在不但能够较好地完成全部专业性能测试,而且在性能表现上相对RTX A1000也表现更好。
AI性能测试
接下来一起来看看Arc Pro B50在AI性能上的表现。
在AIGC性能上,我们使用了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对其进行了测试。从SD 1.5模型下的AIGC性能来看,Arc Pro B50相比RTX A1000是有非常明显的领先优势的,采用OpenVINO扩展的B50比采用ONNX扩展的RTX A1000性能领先接近80%,即使对比采用TensorRT扩展的RTX A1000,Arc Pro B50也有30%的性能领先优势。
来看AI性能测试的基础理论测试项目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在这部分测试中,Arc Pro B50的性能表现仍然明显优于RTX A1000,在全部6个AI推理计算测试中领先幅度为8%~84%不等,平均性能领先RTX A1000也达到了37%左右。
在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的AI文本智能推理计算测试中,Arc Pro B50显卡的16GB显存带来了巨大的性能优势,相比只有8GB显存配置的RTX A1000在性能上几乎是完胜对方,无论是词元平均输出速度还是第一词元响应时间均表现出了不俗的性能。在PHI 3.5小模型测试中,整体性能领先RTX A1000约77%,在MISTRL 7B和Llama 3.1两个7B模型的推理计算中平均性能领先达到了103%。在Llama 2 13B大模型的测试中,由于RTX A1000的8GB显存应对Llama 2模型非常吃力,因此Arc Pro B50在这一模型的推理计算测试中灵能领先幅度达平均到了10倍以上,其中综合性能领先约7.7倍,第一词元响应时间领先22倍左右,词元平均输出速度也达到了2.3倍的领先程度。
ML Perf Client也是基于AI文本智能推理计算测试的工具,在这一测试中也呈现出了与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测试比较类似的结果。从全部四种AI文本推理测试结果来看,Arc Pro B50在第一词元响应时间上领先RTX A1000约150%,在词元平均输出速度上领先幅度则约为77%。整体AI文本推理性能仍然是明显大幅度领先于RTX A1000。
最后来看GeekBench AI的测试。GeekBench AI的单精度和半精度AI计算性能测试中,Arc Pro B50领先RTX A1000分别达到了110%和140%,而在量化AI计算能力方面领先RTX A1000更是超过了7倍,性能表现非常不错。
图片与视频处理性能
在图片处理性能方面,我们使用了UL Procyon图片编辑性能测试套件进行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Arc Pro B50在图像修饰分数和图片批处理分数上都小幅领先于RTX A1000,幅度约为6.5%左右。同时,在PugetBench for Premiere Pro(standard模式)的测试中,Arc Pro B50的视频编解码性能也小幅领先RTX A1000,领先幅度为110%。
同时,Arc Pro B50还提供了对4:2:2视频的硬件编解码加速支持,我们在Davinci Resolve 19 Studio中也用一段4K分辨率的4:2:2格式源视频进行了编解码测试,结果显示Arc Pro B50能较好地完成这一工作,而RTX A1000由于不支持4:2:2视频的硬件编解码加速,因此并不支持这一视频格式的转码输出。
3D渲染性能测试
虽然在之前的SpecViewPerf 2020和SpecViewPerf 15测试中也进行了部分3D渲染性能的测试,但我们还是用设计创作者们常用的Blender对Arc Pro B50的3D渲染性能进行了测试。在Blender Opendata Benchmark测试中,Arc Pro B50交出的成绩是平均性能相比RTX A1000领先约12%,而在Blender 4.3的实际模型渲染测试中(Cycles引擎),Arc Pro B50的性能表现也是小胜RTX A1000,三个模型渲染的综合领先幅度约为4%左右。
性价比重构竞争格局
从我们的整体测试结果来看,Arc Pro B50在专业图形性能方面确实展现了显著的代际提升,相对Arc Pro A50在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在Autodesk Maya、SolidWorks、Blender等软件中的表现均非常出色,Arc Pro B50的整体性能明显优于NVIDIA RTX A1000。其在专业领域的图形渲染性能上领先RTX A1000超过50%,而在AI领域,尤其是AI文本推理计算方面,更是相对RTX A1000达到了约70%的性能领先。显然,这种优势一方面源于XMX引擎的硬件加速,另一方面得益于16GB显存对大模型加载的支撑。
我们认为,英特尔的定价策略是Arc Pro B50极具颠覆性的武器。其349美元的起售价目前低于RTX A1000的市场趋势,但在性能表现上却更胜一筹,因此从性能/价格比来看,Arc Pro B50具有显著优势。Arc Pro B50以这一价格入市,势必会打破当前中低端专业显卡市场的格局,甚至可能导致竞品的重新定价。
Arc Pro B50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英特尔在专业显卡领域的战略雏形初现——以大显存和性价比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从入门到高端的产品矩阵。配合更高规格的B60型号(24GB显存、197 TOPS AI算力)及可能推出的多卡方案,英特尔正在构建覆盖从单卡工作站到多卡AI服务器的完整产品线。这种布局不仅丰富了用户选择,更推动专业GPU市场向技术、产品多元化方向发展。
随着9月3日的正式上市,Arc Pro B50将接受市场的实际检验。对于追求性价比的专业用户而言,这款显卡提供了平衡性能、显存和预算的新选择;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其市场表现甚至可能决定专业GPU领域能否形成真正的竞争格局,最终受益的将是所有寻求高效计算解决方案的企业和开发者。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