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谁说骨传导只能听个响? BQRYZ WINTER2用混合单元打了场翻身仗

骨传导耳机通常以开放式的佩戴方式著称,适合运动或长时间使用,但音质往往被诟病“单薄”。而BQRYZ WINTER2它采用了混合式设计:结合了11.6mm中高频骨传导单元和12mm定制双腔体动圈单元,专门弥补传统骨传导在低频上的不足。官方说这样既能保持舒适性,又能提升整体听感,我当时心里还挺期待的——毕竟市面上同时做好这两点的耳机并不多。因此我觉得入手试试看。

开箱:精致与实用并存

BQRYZ WINTER2的包装很简洁,纸盒印有耳机的线条图,打开后是黑色内衬,耳机本体、配件整齐摆放。内容包括:耳机本体、三合一可换插头(Type-C、USB-A和3.5mm音频接口)、一条单晶铜手工编织线材、一个收纳袋、9对耳帽。第一印象是“精致”——耳机壳体是铝合金材质,手感冰凉且扎实,表面做了磨砂处理,不容易留指纹。颜色是浅绿色,低调又不失高级感。设计上,它融入了蛇年元素,曲线流畅,像蛇身一样柔滑,握在手里很舒服。比我之前的耳机好太多,毕竟铝合金不仅美观,还能提升骨传导的效能。

线材是高纯度铜线,摸起来柔软细腻,不容易打结。可换插头设计很实用,我常用Type-C接口连手机和笔记本,插拔稳定,螺纹式连接避免松动。开箱过程整体很顺畅,没有冗长的说明书或多余配件,一切从简,符合我这种“怕麻烦”的人。

试戴:舒适得几乎忘记存在

佩戴体验也让我眼前一亮。BQRYZ WINTER2是耳挂式设计,骨传导单元不进入耳道,而是贴在颧骨上方。我第一次戴上时,有点不习惯——它轻巧得几乎没重量,铝合金壳体散热好,不会闷热。调整了几下后,它稳稳挂在耳朵上,即使摇头或弯腰也不会掉。办公室坐了半小时后,我居然忘了自己戴着耳机!这种“无感佩戴”让我惊喜,尤其适合长时间使用。

这种得益于它的设计升级:比前代缩减了22%的厚度,更贴合头部曲线。晚上回家后,我继续戴着它听音乐,两小时下来耳朵没有任何不适。这点对我这种通勤族和办公族来说,是最大的加分项。

音质:三频顺滑,身临其境

音质部分,我算不上发烧友,但平时爱听流行音乐和播客。BQRYZ WINTER2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中高频的表现——用它听Taylor Swift的《Love Story》,前奏中的小提琴线条清晰,有种润泽的亮度,不刺耳,也不会被伴奏压住,人声口型和气息细节都还原得挺自然。

低频是由那枚12mm双腔体动圈负责的,比我预想中扎实很多。比如播放Billie Eilish的《bad guy》,开头的鼓点低沉有弹性,量感足够但不会轰头,氛围烘托到位,又不会糊成一片。整体三频衔接得很顺滑,没有出现骨传导常见的中低频脱节问题。

我平时也喜欢睡前听一些ASMR或环境音类的播客,这款耳机对细微声音的还原能力让我挺满意的。雨滴声、纸张翻动、甚至远处脚步声都呈现得丝丝分明,有那种“耳边低语”的沉浸感,安静不躁。

官方提到它用了日本进口银钯线圈和钕铁硼磁铁之类的配置——这些术语我其实不太懂,但实际听起来,声音的响应确实灵敏,尤其是瞬态表现,比如吉他拨弦或者鼓点起落都很干脆,几乎没有拖沓感。

跟我之前用的那副入门级入耳式耳机相比,WINTER2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声音更宽松、更真实,人声和乐器之间的距离感处理得更好,听不同风格的音乐适应力更强。当然,我也注意到它的极高频延伸相对保守,一些极高频细节可能不如专业HiFi耳机那么锐利,但对我这种日常通勤和休闲聆听来说,完全够用,耐听反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