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经验”到“依数据”: 中国电信5G技术让伊宁夏收迈入智能时代
七月的午后,伊宁县天山花海的玉米地泛着青绿,28岁的别克蹲在田埂上,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划来划去。屏幕里的曲线忽高忽低,标注着“0-20cm土壤湿度65%”,他伸手扒开脚下的土块捏了捏,抬头跟父亲喊:“爸,墒情正好,不用浇水!”这要是在三年前,他得跟着父亲在地里转大半天,凭手感判断该不该浇水。如今,依托中国电信5G智农系统,数据实时监测,精准决策,父子俩轻松掌控千亩良田,丰收在望。
“你看这些土壤墒情数据,比我自己在地头摸半天土还准。”伊犁州伊宁县天山花海的农田边,年轻的新农人别克正举着手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屏幕上的智慧APP正实时跳动着自家田地的土壤墒情、病虫害监测数据和未来几天的精准气象预报。这样的场景,正在伊犁州越来越多的农田上演。
曾经,别克的父辈们靠经验判断农时,抬头看天猜雨情,弯腰摸土测墒情。现如今,中国电信伊犁分公司用电信5G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在田间安装了气象站、墒情监测站、虫情测报灯、视频监控等一系列设备,让农业生产从依赖经验转向依靠精准信息,真正实现了从“靠天而作”到“知天而作”。
伊宁县这片玉米地是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的核心区域,往年抢收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就能让农户损失不小。而如今,中国电信伊犁分公司用电信5G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编织出的“智慧网”,正在改变传统的夏收模式。走进田间,气象站正实时监测着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气象数据。这些数据通过5G网络及时传输到后台系统,为农民提供精准的气象预警。在夏收关键期,准确的气象信息能帮助农民避开不利天气,合理安排收割时间,减少因天气变化带来的损失。
墒情监测站更是“节水能手”。埋在地下的传感器像无数双眼睛,盯着不同土层的水分变化。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就能清晰了解土壤墒情,当水分不足时,结合无线阀控器和电磁阀,可远程操控灌溉系统进行精准补水。这种按需灌溉的方式,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保证了玉米在灌浆、成熟等关键时期的水分需求,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田埂边的虫情测报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等特性,诱捕并灭杀害虫,同时对捕获的害虫进行种类和数量统计。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平台后,系统会分析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及时向农民发出预警,并提供针对性的防治建议。种植户老张说:“哪块地有蚜虫,该用什么药,用量多少,写得明明白白。今年农药用得少了,玉米叶子却更绿了。”
而在基地的5G监控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上也实时显示着玉米田的各项数据,气象、墒情、虫情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些数据通过分布在田间的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经中国电信的5G物联网网络传输到云端平台进行分析处理。管理人员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就能全面了解农田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5G数控中心
“我们利用5G网络、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为农田赋能,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中国电信新疆伊犁分公司负责人表示。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科技让伊宁县天山花海的夏收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农民们脸上也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在中国电信新疆伊宁分公司的不懈努力下,伊宁县的夏收正踩着“数字节拍”稳步推进。未来,中国电信新疆伊犁分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投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为新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