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英特尔联合五巨头, 如何打通UQD互插“最后一毫米”?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专访]全球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将突破30%的2025年,一项行业调研揭示出触目惊心的现实,快接头互操作问题导致的运维成本激增已占液冷改造成本的27%。当单个数据中心每年为此承担超300万元额外支出,当78%的液冷故障指向接口泄漏,英特尔联合五家硬件供应商成立的通用快接头互插互换联盟,正成为撬动千亿市场的技术支点。这场围绕毫米级精密部件的生态革命,正在改写数据中心的基础规则。

行业生态的结构性困局

液冷技术作为高密度计算的终极解决方案,正处于爆发性增长阶段。中国液冷服务器交付量跃居全球首位的同时,生态链的深层裂痕却日益凸显。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中国区生态拓展总监徐冉在联盟发布会上指出,宣称符合UQD04标准的快接头产品,实际的互插失败率依然存在。材质成分的细微差异、加工精度的毫厘之差,在机房内筑起了技术壁垒。

某超算中心运维负责人证实,其备件库不得不储备八个品牌的快接头,导致采购成本激增40%。更严峻的是测试标准混乱问题——英维克产品总监黄强分析,相同工况下不同厂商的流量测试结果波动达15%,测试管径采用圆管或方管、传感器位置1厘米偏移都足以颠覆数据可信度。

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中国区平台技术研发部总监杜黎光揭示的核心矛盾更为尖锐,机柜10年生命周期与服务器2年迭代周期的错位,使接口兼容性成为液冷规模化的瓶颈之一。

毫米级战场的技术攻坚

在英特尔实验室的恒温无尘车间,一场持续11个月的技术突围正在上演。工程师们面对的挑战肉眼难辨:当不同厂商的快接头相互插合,0.1毫米的配合偏差足以导致密封失效;300次插拔后出现的拉环回位失灵,源于弹簧力值浮动区间过大。这些问题在32类严苛测试中暴露无遗。

技术突破始于基础参数的重构。通过将弹簧力值统一锚定在特定区间,并优化滚珠表面粗糙度至镜面级精度,基本解决了动态密封难题。正北连接总经理李书透露,仅滚珠表面处理工艺就历经五轮迭代。极端测试则暴露更多隐患:零下40℃冷冻实验中某种冷却液析出微米级结晶颗粒;模拟8级地震工况下插合件位移容差突破安全阈值;爆破压力测试达到远超行业标准的数值。

最具革命性的是测试方法创新,工程师摒弃机械自动化设备,采用3000次人工模拟操作,真实还原45度角插拔等运维场景。蓝科电气开发的触觉反馈系统将插合成功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该技术创新在厂商介绍环节有完整展示。整个测试体系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实际运维需求,如杜黎光在技术解析环节强调的:“我们尽可能去贴近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测试,从而让测试报告经得起时间推敲。”

生态共同体的协同进化

联盟的深层价值在产业协同中爆发。英维克通过认证实验室发现测试系统本身存在显著误差,推动建立全球首个液冷部件测试装备校准规范。该企业将测试差异纳入企业标准,其与英特尔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已成为冷板液冷系统检测的基准平台。

丹佛斯展现百年企业的技术迁移能力,将风电领域的抗震技术植入数据中心场景,使产品抗震性能大幅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宁波碳中和工厂实践——屋顶太阳能板供电系统显著降低单件产品碳足迹,为行业树立绿色制造标杆。

跨界创新在正北连接结出硕果,这家从新能源汽车领域切入的企业,将多唇边密封技术引入数据中心场景,实现泄漏率数量级下降。投入的高精度氦检设备建立航天级质控体系,柔性生产线实现72小时紧急交付响应,改写行业交付规则。

联盟机制催生技术协同的乘数效应。当某企业发现冷却液低温结晶问题,五方联合攻关迅速推动配方改良;依托海外工厂构建的全球交付网络实现48小时应急响应;共建的专利池已汇聚多项核心专利,形成完善的技术防护网。

重构液冷生态基座

联盟的辐射效应正在改写产业规则。头部云服务商数据显示,采用互操作标准后单机柜改造成本显著降低,运维效率提升近半。主要ODM厂商已将联盟标准写入采购主协议,年采购量预期达数百万量级。

技术演进图谱全面展开:面向下一代高功率芯片的新型号开发提前启动;两相冷却技术完成原理验证;冷却液厂商认证体系吸纳十余家头部企业。杜黎光强调,这不仅是技术标准,更是可进化的生态操作系统。《互插互换白皮书》通过国际组织向全球开放下载后,首周下载量即突破数万次,中国技术方案开始反向输出国际标准。

产业影响深度显现:分析师预测该体系每年可为行业降低巨额TCO;老旧机房改造率有望突破50%大关;液冷渗透率加速向更高水平迈进。在算力成为国家战略资源的今天,这场技术变革正推动中国在全球数字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生态位。据行业观察,该标准将推动产业年减碳量实现显著增长。

写在最后

在现代化数据中心的核心区域,多品牌快接头在复杂冷却系统中协同工作,无缝支撑着高密度计算需求。这些精密部件上实现的毫米级技术突破,展现了中国制造业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在张家口算力枢纽的液冷机房,冷却液带着芯片的余温在管路中奔涌,五家联盟企业的接头产品在同一分水器上完美配合,正如联盟技术专家描述的:“五家之间与任意一家之间的产品进行互插互换都能达到同样效果”。产业协作正在创造新价值版图,从材料研发到全球交付,从检测标准到绿色制造,这场始于毫米接头的技术革新,正在重构产业链条。当产业伙伴在技术协议上签署合作,清洁能源也正注入智能制造体系,丹佛斯代表在发布会上承诺:“新工厂今年年底全部会做到碳中和”。

据《国家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液冷技术将承载更大比重的算力需求,杜黎光预见:“液冷数据中心的市场份额将大幅提升”。当下在数据中心高效运转的数百万枚合金接头,不仅传递着海量数据洪流,更锚定着产业升级的关键坐标。正如蓝科电气在圆桌讨论中的形象比喻:“液冷对于数据中心而言,使它从电风扇时代进入到了空调时代”。

这场由精密制造驱动的生态跃迁,正在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在产业格局上刻下深刻印记。随着液冷管道成为新基建的毛细血管,中国液冷产业将在全球数字化竞争中占据更加重要的生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