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贵州大数据产业生态愈发成熟
人民网记者王秀芳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市如期举行。穿梭于展馆与论坛之间,贵州大学副校长王旭步履匆匆。面对记者,他语气坚定而自信:“贵州大数据产业,已真正进入成熟阶段。”
作为数博会十一年的“老熟人”,王旭今年的感受特别明显——贵州不再盲目追求“新技术名词”,而是更聚焦于算力、数据标注、公共数据应用等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产业。
王旭与贵州大数据的缘分,几乎与贵州大数据产业同步启程。2013年,王旭来到贵州大学任教,次年学校便成立全国首个本科大数据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由他担任副院长。
从零开始搭建课程体系、组建师资、推动产学研合作,11年过去,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已培养超1000名大数据专业人才。这些毕业生正活跃于行业前沿,持续推动地区产业发展。
2021年,贵州大学获批建设“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攻克数据共享、流通、应用难题。王旭坦言,实验室不仅推进“法律大模型”等国家级重点项目落地应用,更在数据要素化、政府数据开放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贵州经验。
在王旭看来,贵州大数据产业既经历过“跟风期”,也追逐过区块链、元宇宙等热点,但最近三年逐渐回归理性——立足气候优势发展算力基础,结合本地政策推动数据流通,瞄准现实需求培育应用场景。
“数博会本身就是一个缩影。”王旭告诉记者,从早年展示可穿戴设备、智慧城市大屏,到如今讨论模型训练、数据合规、算力调度,贵州大数据正在从“做什么”走向“如何做得好。”
当前,贵州大学正携手清华大学通过“组团式”学科帮扶,共建新型大数据创新平台,并持续深化与本地企业的合作,推动技术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正如王旭所说:“我们不能只做技术的追随者,更要做问题的解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