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芬叶洪新与潘坚事件始末: 一场由评测引发的矛盾公开化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新闻]国产高速吹风机品牌徕芬近期因创始人叶洪新与前员工潘坚的公开冲突引发行业关注,这场始于产品测评的争议,最终演变为涉及商业道德、内部管理漏洞与前员工竞业问题的复杂事件。
事件起因:测评视频引发创始人怒怼
8月16日,科技测评博主发布一则徕芬新品剃须刀与飞科同品类产品的对比测评视频,指出徕芬产品在续航、贴合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徕芬创始人叶洪新随即转发该视频并公开质疑评测公正性,暗示存在利益输送嫌疑。
值得注意的是,叶洪新在回应中特别提及,其真正不满对象实为楼斌的哥哥、徕芬前员工潘坚。据叶洪新称,潘坚曾以“0成本内容合作”名义向公司报价50万元并收款,后因勾结内部员工进行虚假报价被解除合作关系,并支付其500万元费用,此番言论将原本的测评争议迅速升级为针对前员工的指控。
冲突升级:三大指控直指前员工“背叛”
8月17日,叶洪新通过个人微博进一步列举潘坚三大问题,引发舆论哗然:
融资阻碍:潘坚在职期间未能获得投资人认可,反而成为公司融资进程的障碍;
利益输送:以“资源合作”为名收取公司50万元款项,但未提供实质性服务,涉嫌虚假交易;
竞品攻击:离职后加入竞品公司,利用掌握的徕芬内部信息协助竞品制定市场策略,直接损害老东家利益。
对此,测评博主回应称叶洪新的指控为人身攻击,并指出其“用部分事实带节奏,忽略核心问题”。而潘坚本人表示,拿500万元离职的事实背景是,当初叶洪新拉其入伙,承诺给他股份,而在双方谈500万元时,那些股份估算价值已经上亿,至于50万元项目,他称本身是免费合作,但包含中间人费用。
事件落幕:创始人删博收场,品牌声誉短期波动
8月18日,叶洪新删除所有相关微博,并发布简短声明:“翻篇,志不在此,在星辰大海。”这场持续三天的公开冲突至此告一段落。
尽管争议短期内引发舆论对徕芬内部管理的质疑,但凭借叶洪新快速收尾并聚焦产品创新的策略,品牌未出现长期声誉危机。叶洪新与潘坚的矛盾,本质是初创企业从技术驱动向管理驱动转型中的阵痛,如何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与商业道德体系,将成为徕芬等国货品牌迈向百亿规模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