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评丨为奔腾的算力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8月12日,位于廊坊的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二楼机房内,一排排机柜整齐排列,海量的算力在这里24小时不间断奔腾流转。而在同一楼层的广监云(廊坊)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里,技术人员轻点鼠标,电脑屏幕上大羽安全应急模型飞速运行,精准识别着用户上传的燃气设备图片,快速生产专业报告。
从“机房内的算力”到“屏幕上的智能”,生动诠释着算力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一跃。其核心密码,在于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构建的“算力供给—数据治理—算法开发—场景落地”的完整生态闭环。
算力是运算能力,更是服务能力,其价值在于应用。要想让奔腾的算力充分释放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是必然途径。燃气安全排查,曾是耗时费力的难题。广监云销售副总经理庞超介绍,依托大羽模型的“AI拍照识别+智能分析”能力,用户手机一拍,3秒即获精准诊断,隐患识别效率提升70%,使用成本降低50%。从餐饮燃气到消防预警、防灾减灾,大羽模型的广泛应用,正是算力通过适配场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算力可以赋能千行百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负责人、河北智能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紫铜告诉记者,该中心创新构建“一中心四平台”体系,将算力基础设施与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孵化、产业聚合、科研育人等平台有机整合。几年间已和900余家企业、200余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联系,累计孵化解决方案超150项。
推动算力在生产生活场景落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技术、资源、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撑。广监云的成功,并非仅靠“租用算力”。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不仅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昇腾AI平台算力,更派出8个人的技术团队贴身服务,大幅提升大羽模型的性能和稳定性。此外,得益于廊坊在全省首创的“算力券”政策,广监云的算力使用成本和创新门槛也有效降低。技术支撑与扶持政策共同发力,让算力向生产力的转化更加顺畅。
在数字化浪潮中,算力正走进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拓展更多应用场景,紧密连接生产生活,奔腾的算力必将实现更大价值。(河北日报记者刘英)